发表于2010-10-26 20:30:02
在“斯莫连斯卡娅”地铁入口处的前室里,我见到了这样一个情景:一位母亲正在怒气冲冲地抽打自己的儿子。响亮的耳光一个接着一个。看样子,她还要继续打下去。这时,那小男孩朝那女人拼命地喊道:“妈妈,你不要再打我的脸了。我今天还得演节目呢!”这场面持续的时间虽然不长,但周围有不少人都看到了。有人觉得好笑。而我呢?坦白地说,心里却特别不是滋味儿。您可曾想到,这个小男孩对他的妈妈是多么顺从,毫不反抗。他痛苦绝望地默认妈妈有打他的权利,只是希望能别打他的脸……
他的顺从是显而易见的,同时,又是那样的令人心悸:你就打吧!打吧,妈妈!只是部位放低一些。
契科夫、高尔基和整个俄国的老一代文学家早已证实了这一点:人们经常大孩子,打得很厉害,而且是非打不可。人们把打孩子看成
是一种高尚的行为,至少认为是历史上延续下来的传统。仿佛一顿顿的毒打会对孩子有什么好处似的。然而,令人奇怪的是,时至今日, “棍棒教育”的问题,即打还是不打的问题,仍旧没有彻底解决。起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,它还是一
个悬而未决的问题。
“打还是不打?”对于做父母的来说,这个问题要比有关教育子女的其他问题提得更多些。
说起来也的确有趣:不少做父母的经常提出这个问题,可是他们还没有等到对方回答,就先为自己辩护,说什么:
“哈哈,我认为,有句古话说的不是没有道理:不打不成器。”他们还振振有词地说:如果你们想否定“武力方法”,那你们可要当心
。知道圣人是怎么说的吗?这可不是某个人封的圣人,而是人民公认的圣人!
做父母的还特别喜欢抬出大教育权威来证明自己有理, 。煞有介事地说,某个教育权威有一次曾经说过:
“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!”
可是这又怎么样呢?要知道:能人背后有能人。“要是用软的不行,那么动硬的也白搭。”这是老百姓中流传的说法!
假如下功夫,那么在所有的权威之上还可能找到更大的权威。“……人们有时用鞭笞折磨孩子,甚至是大孩子,这是不是由于孩子难
以教育,而鞭笞是罪容易的呢?是不是因为我们自己无能而惩罚孩子呢?”俄国一位很有才华的作家—亚历山大?依万诺维奇?赫尔岑曾这样问过他同时代的人。没有必要去弄清谁比谁的王牌更厉害,谁能战胜谁:是依靠人民公认的圣人,还是凭借大权威的力量?我们采用另外的、最普通的方法,简单而有效地解决这个十分棘手的问题:不妨首先统计一下动手打孩子的利弊,看看是利多,还是弊多。